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 primary hyperaldosteronism )
别名: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Conn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过多症;原醛症;Conn syndrome;康恩综合征
解释 收起

概述: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简称原醛症),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发生病变从而分泌过多的醛固酮,导致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多,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活性受抑制,临床表现为 高血压、低血钾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大多数是由肾上腺醛固酮 腺瘤引起,也可能是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症)是一种因。肾上腺皮质肿瘤或增生、分泌过多的醛固酮所致的,以高血压、低血钾、低血浆肾素及高醛固酮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本症的病因以分泌醛固酮的肾上腺皮质腺瘤为多见(又称Conn综合征),约占原醛症的6O%~90%。多为单侧腺瘤,左侧较右侧多见,直径多在2cm以下,包膜完整。7O% 的腺瘤见于女性,原因不明。少见由分泌醛固酮的肾上腺癌所致,约占1%。近年,又发现一种由11β-羟化酶的基因5’-端调节区(受ACTH调控)和编码醛固酮合成酶的序列交叉融合所致的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性原醛症。本症多见于青少年男性,可为家族性或散发性,家族性者常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 简称原醛症)是由肾上腺皮质病变致醛固酮分泌增多所致,属于不依赖肾素-血管紧张素的盐皮质激素过多症。以往对高血压伴低血钾者进行检查,此症患病率约占高血压患者0.4%~2.0%, 近年采用血浆醛固酮/血浆肾素活性比值对血钾正常的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筛查,发现近10%以上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王益鑫(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描述为:">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hyperatdosteronism)简称原醛症,是由于体内分泌过多的醛固酮所致,典型的表现为高血压、高醛固酮、低血钾、低血肾素、碱中毒和肌软弱无力或周期性麻痹。1953年由Conn首次描述本病,故亦称Conn综合征。临床多见有分泌醛固酮的肾上腺肿瘤和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增生(adrnal cortical hyperplaisa),还有病变不在肾上腺的原醛症,需予以鉴别。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hyperaldosteronism)简称原醛症,是以高血压、低肾素血症、低血钾为特征的综合征。历史上原醛症是指原发病变在肾上腺皮质的疾病,又称Cohn综合征,包括肾上腺皮质腺瘤、肾上腺皮质癌和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增生三大类。近年来,又发现原发病变不在肾上腺的原醛症,包括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糖皮质激素可抑制的醛固酮增多症和异位产生醛固酮的肿瘤三类,均以醛固酮分泌增多和肾素分泌受到抑制为主要特征,统称醛固酮增多症。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常以高血压为主要表现就诊,发病率各家报道不一,低血钾往往都是在晚期较重患者多见。因此,以血钾来判断必定漏诊很多,随着对该病认识增加及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目前国际上比较可接受的估计数字为原醛症在高血压患者中约占0.5%~ 5%。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hyperaldosteronism)简称原醛症,是由于体内分泌过多的醛固酮所致,典型的表现为高血压,高醛固酮,低血钾,低血肾素,碱中毒和肌软弱无力或周期性麻痹。临床多见有分泌醛固酮的肾上腺肿瘤和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增生,还有病变不在肾上腺的原醛症。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最新进展 展开
13 诊断标准 展开
14 疗效判断标准 展开
15 诊断依据 展开
16 相关课件 展开
17 相关药品 展开
18 相关检查 展开
19 相关症状 展开
20 分型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